学习心得|李远兰:家校社联动,促进学习型城市的发展

作者:李远兰 来源: 学习型社会读书小组 发布时间:2020-10-16 阅读量:0

家校社联动,促进学习型城市的发展——读“学习型城市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组文有感

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东城镇中心小学   李远兰 

29.jpg

9月20日,李家成教授在“666喜读乐写小组”里发出第三份偏宏观的材料:《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框架内的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麦德林宣言:学习型城市促进包容(中文版)、学习型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目标---行动指南。这三份材料不仅是偏宏观,理论性也太强了,我细细地读了很多遍,才发现三份阅读材料相互贯通,都讲到有关“2030年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城市的可包容性发展,促进妇女、女童、弱势群体的平等教育”等问题。所以,结合近几年我们城市开展的公益活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系列举措,阅读时,我抓住了三份材料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学习型城市” “包容”“平等”“妇女”“女童”“留守儿童”“弱势群体”等关键词。

当我看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几个熟悉字眼时,还是感激李家成教授3月28日晚上9:58分成立的“2020新研究—-隔代共学互学群”,我在群里跟着丁小明校长等老师进一步认识、学习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7项目标”,随着引导学生、家长、祖辈、社会公益团体开展系列的隔代共学互学活动,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促进学习型城市的发展,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

有关“学习型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公平”“包容”等关键词,我运用材料里的“城市用于评估公平和包容进程的指导性问题”作为我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想想我们的城市做到了哪些?哪些有待加强?哪些还没有开始?

可获得性

•是否为所有公民提供公共学习空间、继续学习和培训的移动服务?

•是否已为所有人,包括行动不便者,建立公共空间,提供书籍和教育资料?

•是否已建立能够使弱势群体(包括贫困人群在内)获得和参与教育的支持性项目?

•是否为支持当地社区组织的非正规教育活动提供公共资源? 

包容

•是否已开展项目确保无论男女都能够学习识字及计算技能、21世纪所需技能和持续、终身的学习和培训?

•是否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培训项目,使他们能够满足包括有特殊需求在内的所有学习者的需求?

•是否提供推进代际学习和交流的项目?

•是否已举行包括职业技术培训和高等教育在内的、推进妇女和女童教育的活动?

•是否已启动教育项目,宣讲所有人拥有的权利,尤其是女性和弱势群体,并赋权他们参与公共决策?

市民参与

•是否组织会议和活动激发所有民众参与公共决策?

•是否为那些组织、支持教育活动的志愿者提供奖励?

•是否在所有社会成员中积极鼓励市民参与,包括青年人和诸如移民、难民、低识字能力的人以及贫困人群在内的弱势群体?

实施

•学习型城市观念的实施是否遵循参与性的方式,包含来自各社会团体的代表并推进市民参与?

•是否分配资源以提高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全民终身学习机会?

•是否已为弱势群体引入相应的教育规划和策略,监督他们参与教育的情况和学习成果?

根据中央文件,地方是落到实处的,只是有些人们的观念意识问题,没有抓住终身学习的机会,平时没有挖掘终身学习的资源。有些公民想学习,由于工作时间原因,有些未能够参与政府组织的终身学习。但是个人会积极参与各自城市的公共生活,能够参与多样的文化活动,为家庭和社区学习提供资源,促进家庭、社区的和谐发展。家校社联动创立安全、和谐及包容的社区,认可社区历史、文化,共同开发实施具有良好基础的参与式教育举措,推动全民终身学习。我从如下几方面理解学习型城市的可包容性发展。

一、学习国家层面的文件,指导学习型城市的发展

当我圈到“妇女”“留守儿童”“弱势群体”等词语时,再一次打开国务院颁布的[2016]13号文件认真阅读,主题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妇女儿童工作妇女儿童”----《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总体目标是:家庭、政府、学校尽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全面建立,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有效运行,侵害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事件得到有效遏制。到2020年,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全社会关爱保护儿童的意识普遍增强,儿童成长环境更为改善、安全更有保障,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1]

与关于“妇女儿童工作”有关的另一个中央文件,2020-10-02“学习强国”里来源于新华社的报道:为何联合国要纪念25年前在北京召开的这场大会?10月1日,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指出的:“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半边天’作用日益彰显,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已成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要强化社会服务,优先保障孕产妇、儿童等特殊人群,格外关心贫困妇女、老龄妇女、残疾妇女等困难群体,为她们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2]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要求,以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妇联联合部署实施的“七彩假期”青年志愿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项目为契机,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假期生活,度过安全、健康、快乐、有意义的假期。2019年暑假,2020年寒/暑假,我作为义工队的活动项目负责人与班主任的双重身份,指导家长志愿者策划组织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引导学生、家长、祖辈开展线下、线上的共学互学活动,学习“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7项目标”并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发现种子学生、种子家长、种子祖辈,从而我们五(3)班的学生、家长、祖辈参与学校联合阳东红日义工队开展系列公益活动,以“推进家校社区合作,构建文明平安校园”为主题,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假期日间照料、课后辅导、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带领学生参加每月一次的“情暖夕阳·暖心陪伴”探访老人活动,关爱环卫工人,进行环保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

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社会公益等群团组织发挥自身优势,使得这些活动顺利开展。大学生党员、团员青年、少先队员等志愿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和互助活动,提高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困难人群的生活水平,促进学习生活的发展。

二、开展多样性的主题活动,促进学习型城市的发展

通过在家庭、社区、培训机构等地方,开展主题多样性的继续学习活动,这将提高个人能力,丰富人们生活,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同时推动可持续发展。总之,所有的学习者——无论其年龄大小、所受教育水平与类型以及学习的形式、空间与动机如何——都能获得终身学习机会,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

1.开展家校社共育学习活动,加快学习型城市的发展

9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阳江市阳东区家庭教育日活动暨家校社共育研究实践基地启动仪式”,并认真学习了李教授差不多两个小时的授课内容,再一次深入理解家校社共育的可行性措施。这是阳江市首个家校社共育实践基地。这次活动是阳江市阳东区教育局关工委、阳江市家风文化促进会主办的,对全区优秀家长颁奖已是第二次。近两年在佳兆业·伴山溪谷家风文化交流中心开展的家校社活动已经很多次了。阳东区10间学校进行了签约,努力落实了“五个一”系列活动,每周举行一次家庭教育讲座,每月举行一次家长沙龙,每季举行一次亲子共读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亲子户外实践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工作论坛。志愿者的一些培训也多次在这开展。

李教授公益课堂主题是“共学互学,一起成长”,分别有互相联系互相融通的三大部分。一是,家庭学习,每个家庭成员都参与:1.家长也学习,是最好的陪伴;2.家长也在进步,才能与孩子共同成长;3.调动家族的力量,支持孩子的发展。二是,家校合作,为家庭学习和学校学习助力:1.家长要了解学校,理解学校;2.家长可以主动参与学校教育;3.家长与老师的合作可以逐步建立。三是,家社融通,面向更开放、更复杂的世界:1.家长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样的发展资源;2.家长引导学生心怀天下,放眼全球;3.家长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全面发展。

课程最后,家长们都纷纷表示:通过学习,家长能够了解学校和孩子之间的一个状况,为家长今后在家庭里或者和学校打交道的时候更加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校联系的重要性,从而辐射周边校区众多家庭。

2.开展隔代共学互学活动,推动学习型城市的发展

在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即将进入到21世纪第三个十年之际,特别是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背景下,人们的学习与发展而为“学习型城市的繁荣发展”、“人类地球”和“伙伴关系”做出贡献。我们通过家校社三方联合开展不同层次的隔代互学共学活动,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我们在乡镇场馆开展的隔代共学互学活动。2019年暑假,2020年寒/暑假,我们班的学生、家长共同组织参与阳东红日义工队在阳东区文化馆开展的隔代共学互学活动,收到很好的活动效果,其中以2020年寒/暑假的活动为例。(如表1.表2)(如图2.)

30.jpg

31.jpg

32.jpg

图2. 文化馆的隔代互学

我们根据“七彩假期”有关文件,在团区委、区妇联的指导下顺利开展活动。活动中,学生、家长、志愿者和老人们用心投入,服务社会,多层次的隔代互学研究有新突破。常态化的家庭隔代互学为祖辈和孙辈打开了相处的新模式,也为社会性隔代互学奠定多方面的基础。终身学习改进家庭和谐关系,推动学习型城市及社会的发展。

我们到乡下开展的隔代共学互学活动。2020年1月20日,8月8日,我们班学生、家长共同组织参与阳东红日义工队、红十字情暖夕阳志愿服务队开展的隔代共学互学活动。学生、家长、祖辈和热心人士来到距离我们40公里远的那龙镇历屯村开展活动。首先,同学们和当地留守儿童结对,与乡村老人一起学习有关交通安全、垃圾分类、环境保护、创建森林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法律、《庄子片段》国学文化等知识(如图3),一起画画,唱歌,小朋友跟老人学习拉二胡,队友、老人跟学生志愿者学习弹吉他,欣赏跳舞,联系跆拳道,其乐融融,呈现出浓厚的学习氛围。1月20日那天,我上安全教育课程,讲到过马路时,该怎么做,一个小朋友说不认识马路。8月8日这天,这小朋友和其他几人都说到城市里走过几次马路了。小朋友与老人一起画画时,一位帮侄子看管鸡群的孤寡腿脚不灵便的老人,就简单很快地画完了一只公鸡,乐呵呵地与大家分享。这些体现了不分区域、不分年龄的包容性学习。

33.jpg

图3. 乡下的垃圾分类与国学小课堂

这两次我们到乡下开展的隔代共学互学活动,阳东新闻、阳江新闻、南方+等新闻媒体都报道了,阳江市庄子文化研究会成员发现其中小浩、小旭等三名小朋友表现最出色,9月29日,阳江市庄子研究会的陈健瑜会长来到我们学校赠与小浩等三名同学礼物,礼物分别有:由香港庄子文化研究会出品的《庄子·逍遥游》《庄子·齐物论》等书籍以及《庄子·逍遥游》竹简,闪闪发光的会辉,不锈钢水杯,大柚子。小旭等同学拿礼物回到教室里,全班同学都投来羡慕的目光,期待着一起分享与阅读。小旭同学拿书籍竹简回到家里,国庆节期间,一家四口到乡下看望爷爷,爷爷是退休老师,小旭姐弟两更开心,他们与祖辈们、邻居小朋友继续学习(如图4)。这样一个、几个同学影响一班、几班同学,几个家庭影响几十、几百、三千个家庭……我们志愿者团队的九百多个家庭,这是一种多大影响力的学习氛围呢?将会形成怎样的学习型城市呢?

34.jpg

图4. 多个家庭的祖孙互学

乡下小朋友来城市里开展的隔代共学互学活动。8月14日,由大学生志愿者策划的 “七彩假期·爱心筑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在阳江东汇城麦当劳店铺举行,我们班学生、当地孩子与阳东区麻汕小学六名留守儿童、一些祖辈与家长们一起参加活动(如图5.)。大家一起学习动物表演艺术,文明交通安全知识,中西文化,做汉堡包,打雪糕,开玩具小车,坐木马,投球,做游戏……在玩中学习到多方面的知识,培养终身学习的文化。经多次邀请,几位祖辈才乐意与孩子们跟着培训班老师学习动物表演艺术,跟着麦当劳姐姐自己动手做汉堡包、打雪糕,这都是第一次,来到城市里才可以学习体验到的。乡下小朋友的腼腆安静随之活跃了些,我们班的小朋友与他们手拉手,做游戏,赢礼物,同学们互相包容,互相照顾,共同进步。祖孙一起拨桌球游戏,一起开玩具小车。他们是那么开心,那么满足。

35.jpg

我们在社区开展的隔代共学互学活动。7月24日,我们班六组家庭15人,同学与祖辈、家长到佳兆业·伴山溪谷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在行动,助力创文进社区”活动。小吴兄弟、曾经学生小雅姐妹上舞台扮演四种垃圾分类的小桶,带领观众认识四种垃圾该怎么分。同学与祖辈举手抢答,赢礼物。同学们教其他老人完成调查问卷。8月8日,8月18日,8月23日,8月25日,志愿者家长带领小朋友、祖辈分别到边远乡村那龙镇历屯村、燕山社区、卜锋莲花商场、龙山公园、住宅小区等场所开展垃圾分类、文明、卫生、禁毒、普法、疫情防控宣传,与老人、年轻人一起学习宣传资料,小手拉大手,让广大市民做文明有礼、爱护环境、遵纪守法的良好市民。与文明牵手,和卫生相伴,助力乡村振兴,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舔砖加瓦,推动学习型城市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看到了个人与小组的学习,家庭与家庭间的学习,家庭与社区内的学习,群体与群体间的学习;无关性格和老少的学习,环境保护的学习,文明公约的学习,知识创造的学习……贯穿终身的学习。这将是一个多么美好和舒适的城市生活!总而言之,“学习型城市”特别侧重三个主题:绿色、健康的学习型城市;公平、包容的学习型城市;学习型城市中的体面工作与创业精神。我们将家庭的小我与社会的大我融合在一起,家校社联动起来,促进学习型城市的包容性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2016-02-04).

[2]新华社.为何联合国要纪念25年前在北京召开的这场大会.(20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