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多发、散发的疫情给新生返校报到带来一定影响。作为辅导员,做好学生教育服务管理工作既是本职也是本分,一定要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以“关口前置”为关键点、着力点和信赖点,奏响“高中两点一线”到“高校半个社会”的起始音符。
一、找准辅导员话语关键点,让“家常话”成为“知心话”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提出: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本文认为,辅导员成为学生知心朋友的核心关键之一就是“话语力”,映射点就是“想学生所想 急学生所急”“想在前做在前 信息不过夜”,关注点就是“学生事无小事 事事放心上”“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利益”,方位点就是“言行一致,回答接地气”“表里如一,说话能听懂”。对于学生思想引导、价值引领,要坚持以生为本,围绕学生适应性问题,关注学生感兴趣问题,服务学生成长性问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越是事关学生生活学习、成长成才的困惑问题,就越要有“一语不能践 万卷徒空虚”的“警惕意识”,克服“光说不练假把式”行为,达到“全面精准”。比如,“老师,我想知道在哪个寝室,上铺还是下铺?”“老师,我爸妈可以跟我一起过去吗?他们想参观了解学校……”在每一句“老师,我……”中,看似平常最有“意”,有学生期待也有学生信任,还有学生对学校、对老师的整体感观,这时最主要的就是“话语力”,即语言阐述事实是否清晰明白易懂,切忌晦涩涵续、模棱两可、支支吾吾。这里全然包括映射点、关注点和方位点的内容阐释。话语一就是思想上“预则立,不预则废”。对学生的问题要有超前思维,想在前面、学在前面,避免出现疲于应付“问题”,急急忙忙。话语二就是行动上“细致入微、总结共享”,将问题梳理归类,发挥朋友圈、工作群等新媒体作用,将已解决问题及时共享告知,避免出现“偷懒打折”。话语三就是做法上“亲和有力、点线到位”,虽然一个人时间和精力有限,但是学生找到你时就要放下手中的工作做好回答和倾听,不要顾左右而言他,把事情推给“导生”和“助理”,同时也要发挥这两个“群体”点线连接作用,打通服务学生最后一公里的“适应路”。与此同时,在与新生沟通时,要用好学生喜欢的、习惯的“网言网语”,让未知未见导致的“面对面”减少,转换增加为“键对键”沟通的机会,让学生适应辅导员节奏、思想,使网络语言以图文并茂形式“与同学共呼吸”。
二、找准辅导员工作着力点,让“平凡事”彰显“同心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而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新生入学前,如何在做好本职(平凡)工作的前提下,做到“三者”协同,彰显学校学生思政工作的着力点,形成育人合力。作为组织者,开好新生“云会议”,提供精准化服务。首先是将学校学院对学生的关心关爱以正确的方式传递给每位学生(含家长),让他们能够共情理解、遵循要求。比如,涉及使用网络系统返校登记,做好去向管理,就要跟学生讲清楚如何登录、操作、注意事项,等等,不能“灌输式”说完就停,要耐心细致解答还要考虑特殊普遍问题,保证“一个都不能少”。其次是讲准当前疫情防控对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处在何种风险等级,一定要分门别类讲准要求规定、管控措施、返校安排,不能“一刀切”,要动态反馈情况,传递“疫情防控事关你我,不能麻痹大意,做好社会责任教育、生命观念教育、规则意识教育。”给学生戴好疫情防控的“安全罩”,使学生从心理情感上形成认同。作为实施者,落好返校迎新事宜,提供人性化服务。首先,要以引导新生学会“独立”“自主”深化健康心态教育。何为独立?那就是能够独立返校报到,把自己的报到流程记清楚、寝室位置看清楚、有关问题想(问)清楚,以“独立一小步”迈进“大学一大步”,让自己成为独立的自我。何为自主?那就是能够主动规划好返校时间、车次等行程,向辅导员、班级助理咨询心中问题,以“想前一件事”化解“心中一堆事”。这其中,辅导员要提前实施好规划设计方案,我们让每位新生写了“大学成长规划自述”,辅以引导他们凡事要打好“提前量”,做好“规划图”,不“忙”“盲”目、不“空”“假”从。其次,要以新生返校“绿色通道”“志愿服务”等强化爱校荣校教育。对于学生资助,辅导员要全面了解国家、省市、校园资助政策等,并熟悉学生申请申报情况、家庭现实情况等,并做好需要资助对象的帮扶指导,保障新生“无障碍”入学,特别是受河南水灾影响冲击的同学,更要做到“一对一”的了解和关爱。对于迎新服务,辅导员要把学校每个报道口、指示牌、休息点、隔离棚、转运站、行李车等精准告知新生,并在学生看得见的地方做好“群公告”,让蜜蜂一样辛勤的“红马甲”志愿者温暖每一位新生“心田”,达到“感同受”,绽放阳光笑容。这也是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的“前置”。作为指导者,讲好安全和心理两件大事,强化走心式教育。首先,安全无小事。无论是注意返校途中交通安全、饮食安全、人身安全还是已经存在的“网络安全”“疫情安全”,提醒新生严防网络诈骗、虚假信息形式,这些都涉及学生切身利益,影响学生生命安全,必须通过相关典型案例进行教育引导。其次,心理是大事。本届新生深受疫情和高中大学空窗期过长的影响,以及网络信息多元化、难以甄别的蛊惑,在心理上往往容易轻信“谣言”,缺乏“洞察力”,而且有些学生因此或多或少都有些心理恐慌、焦虑、愤怒等心理应激反应或抑郁、轻生等潜在症状出现,这时就要用好微信、微博、钉钉、QQ等新媒体形式,主动对新生开展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让学生了解国家政策、疫情防控最新消息、科普心理防护相关知识,为学生及时疏导、解惑答疑、稳定心态。只有指导准确才能走心精确。
三、找准辅导员工作信赖点,让“前奏曲”奏响“最美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之中,体现在学校日常管理之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而辅导员是新生入校前最先接触的、最为亲密的人,也是师生之间通过前期日常事务沟通建立信任之基最为重要的契机。这就像我们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一旦没有了信任,教育学生在“做好小事、管好小节”的基础问题上都无法得到有力“回音”。首先,辅导员要对学生充满信任才能让学生对其充满信任,也就是说“其身正,不令而从”,“亲其师,信其道。”在与学生沟通中,将自身业务素质能力全方位展示,用心用情的解答同学问题,留下最美“第一印象”,同时,观察有想法、会动脑、思想好、素质高的同学,第一时间组建临时班长、团支书,搭建起老师和学生之间服务桥梁,发挥班级干部作用,保证每位同学都处在公平公正的认知环境中,从“事务性泥潭”转向“专业性角色”,在教育服务管理中增加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其次,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掌握工作艺术和技巧。学习是学生大学生涯重要的事情,辅导员要牢记“凿井者,起于三寸之饮,以就万仞之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的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以期学生能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如饥似渴地学习,形成自己的见解,内化于心。而艺术是具有艺术性而不是“无厘头”,通过分享交流融入学生心中,使自己讲的道理、教的知识,能使学生受益,进而将“制度”和“教育”以润物无声的形式传递,使得学生既能敬畏制度也能培养不触碰“红线”意识,努力提高人文素养,克服浮躁之气,多知其所以然,形成亦师亦友的氛围。技巧是善于运用好网络等增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意识,既优化外部环境也增加内部认同,力争在入学前就能在教育方式上形成“零代沟”,然后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寄语,让学生入学前就能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最后是以入学前第一课新生引航工程教育为前奏曲,讲清楚入学后的五个关键能力,诸如提高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科研实践能力和情感心理能力,以此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唱出信赖最美音符。
(作者单位:温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