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助力家校社协同共育能力

作者:曹瑀家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3-07-25 阅读量:0

通过参加“家校社协同共育能力提升”专题网络培训的学习,我对《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受益匪浅,并对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社协同共育思路有一定思考。

一、学校教育重内涵,践行建构性理念

“双减”是降低学生学习负担、缓解家长教育焦虑的重要举措。从学校的角度来讲,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强调高质量、精细化教学,在降低学生课业压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双减”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在减少作业数量的同时改善作业质量,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从而实现学生的整体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加强探索,实施设计分层式作业策略,即秉承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学理念,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为其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水平、性格特点、学情表现等布置差异化作业,引导学生在针对性作业练习中循序渐进地发展与进步,促进每一位学生稳健持续发展。

同时,坚持多元化评价,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全面客观评价,并且通过教师评价、生生评价、自主评价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聆听到不同的评价声音,使其在正确认识自己的过程中秉承着不骄不馁的态度,弥补不足、巩固优势,从而在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提高数学核心素养水平,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塑造健全积极的人格,实现全面健康发展。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通过多元化评价为数学教学提质增效,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二、家长陪伴要会爱,践行“生活即学习”理念

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家长要从思想层面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性,重视对孩子的陪伴,学会与孩子相处,使孩子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和健康积极的家庭氛围中茁壮成长。

1.父母要转变育儿观念。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思维意识、境界高度、知识水平、待人接物的方式等均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配合学校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个人言行的管制,让学生在享受“双减”待遇的同时,增进与父母的交流,在父母的引导下拓展阅读、体验生活、培养兴趣,促进学生的智力与素养全面提升。

2.打造和谐友爱的家风。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以身作则,自觉成为孩子成长道路的引航者与榜样。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最长,其言谈举止、思维意识等也会深受父母的影响,如果家长重视孩子教育,应与孩子共同学习。“双减”虽然降低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父母承担的教育责任减弱,而是要求父母更加重视教育孩子的义务,通过与孩子共同学习,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方式,积极在家庭中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促使孩子逐步养成爱学习、爱阅读、爱思考的习惯。

3.生活与学习深度融合。学习只有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才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价值,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调用知识思考和分析生活问题。

三、社会关爱要拓展,践行“社会即学校”理念

学生教育并非只是学校、家庭的责任,也是社会需要承担的责任。社会应尽力为学生营造安全、健康的环境,构建积极向上的风气与氛围,为学生健康茁壮成长保驾护航,鼓励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学生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作者单位:长春市朝阳区艳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