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大学治理结构——大学治理之浅见系列文章

作者:张辉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19-07-10 阅读量:0

大学也是一级组织,与企业具有“拓扑结构相似性”,组织学和管理学的规律也同样适用。我国公办大学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其治理结构源于政府的党政设置,本文不做讨论。本文所探讨的大学治理结构是指民办大学。

一、什么是大学治理结构

大学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学制度在治理层面所形成的制度化结构,并且通过大学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分配和制度安排以达到权力主体之间的分权制衡。大学治理结构作为高等教育治理的载体,建立权力运行科学、组织架构合理的治理结构是实现高等教育善治的基础。

 图1 大学的治理结构.png

图1 大学的治理结构

大学的控制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监督权力四大权力共同构成大学的治理结构,而各个权力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分配和运行状况会对大学的治理效率和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如图1所示。要在大学达到高水平的治理,就必须对各方利益主体的权力进行科学分配。

二、大学治理结构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由图1可知,大学治理结构实际就是确定控制权利、行政权利、学术权利和监督权利的范畴和边界。其设计方法和实施步骤如下:

1.确定大学的办学定位。确定大学的愿景、使命、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层次和性质。

2.确定大学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所处的阶段。分析和判断我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的形势和趋势、本校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所处的阶段。

3.确定大学的董事会(理事会)组成。在确定大学办学定位和分析环境阶段之后,确定董事会组建的机制和流程,确定董事会的权利范畴和执行方式,确定董事会的成员选拔和退出机制等。

4.确定大学的大学章程。大学章程是大学治理的总抓手和基本法,明晰学校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和责权利,是促进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对办学目标、人才培养、学科专业设置、经费筹措、教师的聘任与管理等方面起着规范作用。

5.执行好大学的大学章程。建立章程执行委员会,监督大学章程的实施。

三、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和外部环境

(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

中国正处于全社会、全系统的大变革中,要求和呼唤教育系统发生深刻变革,经济驱动模式的转变要求教育驱动模式的转变。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与高等教育的少样化供给之间形成的结构性矛盾。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同质化问题严重,无处不在,包括办学定位的同质化、专业设置的同质化、课程体系的同质化、教学模式的同质化、考核方式的同质化、评估方式的同质化和治理体系的同质化。这产生了很多问题:(1)高校之间恶性竞争;(2)高校资源利用效率低和资源浪费;(3)高校发展与社会需要结合不紧密。可以说,“去同质化”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关键任务和未来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常态。

(二)高等教育所处的外部环境

随着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正在颠覆着传统产业,使得细分、跨界、融合、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代名词和主潮流,教育信息化也在快速发展,“教育业务数字化,数字教育业务化”即将到来,届时教育的边界将被真正打破,与一切社会资源的融合即将到来,“凡是有利于育人的都将成为教育方式”,高等教育的自我颠覆很可能是未来的主旋律。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驱动方式形成历史交汇点,教育改革“深水区”(民办教育新政陆续出台)与人民对教育多样化、高质量需求形成历史交汇点。从历史上看,在大变革期,很多传统企业行业都会被颠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以新型生产力为代表的新型企业行业。这种历史经验,对于教育系统同样适用。因此,民办大学在市场化的大背景下,要有学校经营理念,将机制和资源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教育服务优势,打造学校品牌,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吸引优秀教师和优秀生源,进一步促进学校从办学机制、办学条件和办学规模的竞争转化为质量竞争、特色竞争和品牌竞争。

四、大学层面的治理结构

1.明确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治校,围绕校长建立领导班子,明确校长责权利和负面清单,明确校长为主、书记辅助,建议采用合伙人制。

2.人权。校长及班子具有副校长提名权、否决权,中层干部的任免权。

3.财权。采用预算制,预算内放权(可设定金额上限);具有高校薪酬改革和确定权。

4.监督。建立“授权-考核-审计”的质量保障体系,做到“事前授权、事中审计、事终考核”。

5.教代会和工会。代表着教职员工群体的诉求和权利。

6.学术委员会。专家治学,是专家、教授、教师参政议政的重要表现。

7.师生参政。师生参加校务会、党委会等,学校重大决策有基层声音。

8.企业、行业、政府合作。多方治理,混合所有制,整合资源。

五、大学二级部门层面的治理结构

一个高度成熟的组织,应该在组织、团队和个人等各个层面上建立起持续改进的机制和文化。在大学的组织结构上、在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内在,建立起持续提升的PDCA环路,保证组织具有持续学习和提升的能力。组织的唯一优势,是具备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分述如下:

(一)部门建立的一般原则

组织(部门)的建立和设置,至少要遵循以下原则:

(1)独立原则。本部门业务与其他部门业务相对独立;

(2)相似原则。本部门内部多条子业务流程上有相似性;

(3)发展原则。面向未来,本部门要具有一定的承接性;

(4)持续提升原则。本部门内部形成PDCA环路,具有自组织和“小生态”能力。

(二)大学教学系统设计

以教学实际业务流程为依据,倒推出部门和岗位的设置;以PDCA环为方法,保证部门能够持续提升,实现部门的外部管理向自我管理的迁移。图2、3、4给出教学系统、质量中心和教务处的组织结构图,均实现了“自组织、PDCA持续提升”能力。

 图2 教学系统组织结构图.png

图2 教学系统组织结构

图3 教学质量中心组织结构图.png 

图3 教学质量中心组织结构

 图4 教务处组织组织结构图.png

图4 教务处组织结构

(作者张辉,系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