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师参加“学科教学育人与课程思政”培训心得

原创:刘亭亭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0-09-16 阅读量:0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自今年5月份参加吕梁学院第二期“学科教学育人与课程思政”培训以来,在教学中始终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作为自己教学的重要理念,下面就谈谈我此次培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应同向同行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都把立德树人作为最终目标,二者都在育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方面,要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实现课堂教学内容专题化、教学手段现代化、考试方式多样化;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再者,二者具有共同的价值引领,所以要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不仅要推动教学方式的创新,还要增强同向同行的文化认同。增进文化认同,就是要深入挖掘、大力推广课程思政的价值理念,积极推进思政课程创新,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注入新内涵。

二、立足学校特色,创新学校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体系的整体架构,离不开通识课程的改革创新。近年来,部分高校立足于自己的办学特色,推出自己的品牌课程,打造了一批深受学生欢迎的通识课程。吕梁学院也应该立足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打造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通识课程,完善“课程思政”体系。

三、课程思政要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教师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关键。发掘和强化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就要充分发挥好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作用。首先要切实增强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要自觉树立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深刻认识每一门课程都须具有育人功能,要主动承担起育人责任;其次要全面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组织能力。教师要选好、用好优秀的课程教材,组织好教学内容设计,将挖掘出来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中去。学会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从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在不断启发中进行思想引领、价值塑造;最后要夯实教师的组织保障基础,切实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将课程育人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投身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之中。不断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同时全面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组织面向各类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专题培训,邀请名家名师来校指导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能力。除此之外还应组织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结对,帮助专业教师提升课程思政能力。通过集体备课、随堂听课和教学研讨等活动,强化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推进课程思政深入实施。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校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进入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成为中国高校必须要回答的根本问题。通过此次培训,不仅让我对课程思政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会将课程思政不断渗透到自己的课堂中,不断改革课堂,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虚心学习,严格以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身份要求自己,真正发挥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作用,将课程育人理念内化于心。

作者:刘亭亭,吕梁学院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