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四个统一”

原创:李正亭 发布时间:2019-09-20 阅读量: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四个统一”。

一、职业使命层面:教书与育人相统一

教书育人具有广泛的内涵。顾名思义,“教书”是教师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育人”是引导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自觉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把学生培养成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技能人才。教书育人既是教师的崇高职责,也是教师应尽的光荣义务。教书育人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要求高校教师必须不断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增强教学技能,凝练育人本领,使教书与育人两方面和谐统一,努力实现高等教育事业的价值目标。

教师的使命在于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书育人二者不可分割,统一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实践过程。如何将教书育人二者有机地结合统一,并落实到教学活动中,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是高校教师传播先进思想文化使命的内在规定。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对高校教师而言,精通自己从事专业领域的学科知识,博采相关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本领,厚积薄发,是胜任教师职业的客观要求。教师能否教好书育好人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教师精深的学养积累、严谨的治学态度、务实的敬业精神。高校教师要占领学术高地,做面向学生的学术对话者,做学生学习的谆谆善导者。

二、职业操守层面:言传与身教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高校教师要牢记使命,不忘职业操守,坚持传递正能量。作为老师,自身需要恪守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并把这种态度渗透到自己的言行中,传递给自己的学生,把言传与身教统一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伟大教育事业中。言传与身教之所以相统一,是因为它们在教育功能上都具有知识教育、道德示范、人性陶冶等特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特殊性在于,从事教学工作更重要的是传承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崇高理想信念。教师要自尊、自重、自爱,把三尺讲台作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价值基准,勤奋耕耘。言传身教的核心在于教师的处世准则,教师的师德修养可以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示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不教之教,无言之诏。”教师的良好行为和高尚风格即是不教之教,无言之诏。不教之教胜于教。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需要注重细节,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影响和带动学生,帮助学生强化道德意识,提高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品质,自觉践行道德规范,促进全面发展。

三、从业素养层面: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这要求高校教师要潜心问道,先受教育;要关注社会,贯彻落实党的大政方针。时代需要高校肩负起重大使命和崇高责任,同时,社会发展倚重高校,文明传承仰仗高校,党和国家也赋予大学培养各级各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重任。高校教师是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和创新文化等职能的具体承担者,需要心系国家、胸怀社会,需要面向未来、满怀朝气。高校教师要肩负重大使命,笃定远大理想,追求伟大精神,秉持阔大胸怀,研习弘大学问。“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认识万事万物要从“道”开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高校教师探究学理命题要有现实关怀,有问题指向。求学问道是高校教师的基本从业素养,高校教师潜心问道,要站在人民立场上,关注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掌握科学方法,在实践中摸索,勤读多练多实践,勇于探索、善于回答时代提出的命题,彰显学问价值。学问要有益于身心,有益于社会。关注社会不仅是学问的价值取向,也是学问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源泉。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不从实际出发,离开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其研究价值自然弱化。当今社会有重大贡献的学者,无不潜心致力于与社会实际密切关联的科学命题研究,不断积累,日益突破。关注社会才有问“道”能力,才能问有价值之“道”,所问之“道”才有益于社会。为官从政,不宜端坐办公室拍脑袋,要到民生现场看实情察民意解民忧;为学问道,亦不可静卧象牙塔,要着眼社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供思路,要自觉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这个要求落到实处。

四、学术道德层面: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

大学是传承知识和创新思想的殿堂,是教师和学生追求高深学问的精神家园。高校教师的学术活动形式多样,既包括专业性科学研究等常规学术活动,也包括被视为教学活动的知识传播活动。学术活动过程是求真求美求善的过程。

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是教学科研相关学术活动的基础。学术自由强调为学者提供追求科学真理的条件保障,免受不合理因素干扰,以宽松的学术环境来保障追求真理的自由。近年来曝光的一些高校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行为,严重影响了高校形象,加强学术行为规范势在必行。众所周知,自由和纪律对立统一,自由是在纪律约束下的自由,任何自由均是有条件的,离开纪律的强制性,自由也就无法实现。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也是如此,二者辩证统一,学术自由有其内在规定性,学者必须在合理限制和规范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学术自由。学术自由不是放任自由不受束缚,恰恰相反,任何学术活动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学术规范,学术规范提供的是开展学术活动的具体规则,对学术行为提出原则要求。在此意义上,学术规范是学术自由的保障形式,学术规范对学术自由作必要的约束,确保学术活动有序开展,促进学术活动良性运行。学术活动要在学术界共同遵守的价值取向中推进,学术研究的指导方法、使用的理论框架、基本的概念范畴都要规范严谨。高校教师特别是新加入此行列的年轻学者要努力强化学术规范意识,坚持学术自律,在理性规范范畴内进行严肃的学术探索,通过有序的学术创新促进社会发展,服务全人类的共同福祉。

(李正亭,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